夜间,全市大部门区域温度跌至-18℃,成为20年来最冷一天。当晚,市民政局再次下发极冷天气开展集中救助的通知,放置布置全市救助系统加大街面巡视救助力度,做好极冷天气飘泊乞讨人员救助工作,确保不发生冻死、冻伤和疫感情染流传等极端事件。
昨晚,石景山区开展夜间救助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浦峰
晚9点,石景山区夜间救助从八大处公园四周起头,其时温度已经降到-19℃。
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飘泊人员经常夜间歇息的一片绿化夹缝中,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人。统一时刻,其他几个正在集中动作的区也反映,户外的几个重点点位今晚都没有人,海淀区在一银行ATM取款厅内发现有人员正在打地铺,匡助其获解围助,送至救助站。
石景山区衙门口桥四周一个手工搭建的帐篷里,一名70岁的白叟正裹着大衣,用捡来的煤球取暖烧水。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,邀请其前去救助站被拒后,现场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对烧火平安进行搜检,民政部门将预备好的桶装轻易面、领巾、手套、被子、军大衣,以及两包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送给白叟。
救助站工作人员敷陈记者,这位白叟已经在石景山飘泊多年,依靠捡拾废品和剩菜剩饭为生,还收养了好几只飘泊猫。“白叟一向不肯意到救助站住,我们送器材来,第二天还会特地到救助站感激我们。”
工作人员向一名不肯去救助站的白叟奉上被褥口罩等物品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浦峰
当晚,全市民政系统介入救助巡视人员187人次,出动巡视车53台次,放哨笼盖70个重点点位,发现飘泊或露宿人员17人,接回站内救助3人,站外救助14人,现场发放御冬衣物食品48份。
据悉,自11月开展“穷冬送平坦”专项救助动作以来,北京市共出动放哨重点点位3541次,陌头救助179人次,站内救助1114人次,发放食品434份,发放棉衣和棉被309件,经由跨省接送使92名特别难题受助人员顺利返家。
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李全喜透露,下一步民政局将在全市飘泊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95个点位,加大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投入,增加巡视频次;对不肯进站接管救助的,宣传救助政策,发放需要的棉被、棉衣、食品和需要防疫物品,并留下关联体式,放置专人准时巡视,谨防冻死冻伤等极端情形发生。
同时,极冷天气情形结合公安、城管等部门,拓展巡视区域,耽误巡视时间,按照“自愿乞助,无偿救助”的原则,确保做到发现一人,救助一人。
针对节日时代在京务工人员返乡举止频仍,将务工不着、返乡难题、过渡周转等暂时遇困人员纳入救助局限,为他们供应食宿,匡助关联家人,协助实时返乡。
“冬季是新冠疫情高发期,飘泊乞讨人员居无定所、举止性大,且体弱多病,残障人员多,是病毒易动人群。在做好冬季平坦救助的同时,一方面,加大入站受助人员的健康宝核验、体温量测、入站隔离和核酸检测工作,另一方面,加大对街面受助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力度,对不肯接管入站救助的人员做好口罩、消毒液等防控物品保障,确保受助人员零传染、零流传。”李全喜透露。
多知道一点
北京各区救助治理机构地址及关联体式
新京报记者马瑾倩摄影记者浦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