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,程泰宁在浙江美术馆工地认识施工进度。资料照片
1959年,程泰宁在北京长城采风。资料照片
人物小传
程泰宁,1935年生,南京人,建筑学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南大学传授。卒业于原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建筑系。从业以来主持设计国表里工程150余项,多项作品获得国度、省部级奖。200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奖“梁思成建筑奖”。
“比来看了哪些书?设计的作品进展若何?工作有什么规划?”一个平时的工作日,程泰宁院士先从淮安去南京处事,再赶回杭州开会。他忙完一上午的工作,午餐时间还不忘关心学生的学业进展。交流间,程泰宁笑声开畅,说起时下的新颖事物毫无代沟;谈起建筑学范畴的最新情形,他老是旁征博引,脑筋活跃。
到了耄耋之年,但程院士清癯硬朗,才思迅速,学生们都亲切地称谓他为“80后”。他常说,要将以前延迟的时间追回来,总有一种时不再来的紧迫感,“基本来不及变老”,因为他早将平生拜托给了心爱的建筑事业。
“学建筑是平生的邀请”
走入建筑范畴,程泰宁称那是一种缘分。“对空间的想象和构建,是我从小的一个梦。”程泰宁说。
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出生的程泰宁,2岁就跟着家人一路避祸。童年谈不上接管过系统教育,却十分爱念书,从唐诗宋词到四台甫著,从哲学艺术到武侠小说,他老是沉浸在本身的一方六合……
书是依靠,又是好友:“我常坐在家门口,看着江水、行船、流云出神,惊异于云朵的变幻莫测;我还喜欢坐在厨房的方凳上,望着斑驳的墙面,从神秘外形中构想大千世界。”程泰宁说,他后来读到中国画论顶用笔如“屋漏痕”的描述,就越来越对空间构建发生了粘稠的乐趣。
带着对妄想的追求,1952年,程泰宁进入原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进修建筑。4年的进修时光,在一众建筑泰斗的引路下,程泰宁痴迷个中。年少时对山水万物的好奇心和视察力、对光线色彩的灵敏捕获,在这里获得了充裕施展。程泰宁说,“也许,学建筑是平生的邀请吧。”
“以前,只是有一腔浪漫的想象,直到学了专业常识,心中构建的空间才仿佛有了‘气质’与‘脾性’。”程泰宁说,为了学好专业常识,他迫不及待地接收着每一位先生供应的精神养分。
大三时,童寯传授为学生点窜画稿。这位讷于言敏于行的学者,擅长用坦荡的思路,激发青年们的灵感。在先生的影响下,程泰宁爱上了画稿。“晚上歇息在画,火车上也在画,新年、过节时还画。”他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有一年元旦晚会,同窗们都去看节目了,偌大的教室里,只有他一人手持画笔、目不转睛……一盏灯光下,他伴着远处传来的音乐声,在绘图中迎来了新年。
大四时有一次交功课,程泰宁一口气画了四五个分歧方案,杨廷宝传授看后都只说“能够”。程泰宁有些受袭击,杨传授注释道:“做设计无定式、无成法,建筑设计要相符其特定的气质。只要对峙,总能‘融通’。”
年少时听了杨传授的一番话,不甚了了,但跟着实践增多,他愈发体味出“无定式、无成法”的深刻内涵。“对形式的固化懂得、对程式的盲目跟风,是‘千城一面、万楼一貌’的主要原因。”程泰宁说,建筑设计不克离开所处的时代和地区。
“建筑是用石头书写的史书,是凝固的诗意”
几年的进修,程泰宁的专业常识十分扎实,卒业后被分派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。初出茅庐的那几年,他就列入了人民大礼堂、国度歌剧院、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等的方案设计。程泰宁坦言,本身对建筑发自心里的喜爱,是从这时候络续加深的。
1981年,程泰宁接到了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邀请,此后迎来了本身的“黄金岁月”。1982年,杭州第一家合资饭铺黄龙饭铺筹建,程泰宁也想介入设计。可其时,他并不在业主方的考虑局限内。无奈之下,他透露甘愿无偿供应方案,供建筑师参考。
没过多久,个中一家设计方退出竞争,程泰宁由“陪跑”走上平等角逐的舞台。一年间,经由三轮点窜,程泰宁的方案最终以全票胜出。这个让程泰宁一举成名的作品,坐落于杭州西湖景区与老城区之间,如同保持天然山水与荣华城市的“过渡桥梁”。
黄龙饭铺总平面安置上借鉴中国绘画“留白”的手法,立异采用“单元成组涣散”模式,使天然情况与城市空间互相渗透,显现出浑然一体的韵致。“这就是中国哲学整体性脑筋带来的开导。”程泰宁说,“建筑是用石头书写的史书,是凝固的诗意。”
“要正视实践更要储蓄内涵”
走进南京博物院,站立在中轴线上的老迈殿十分刺眼,这是由有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。经由设计扩建、于2013年开放的新馆,与老迈殿相得益彰、浑然天成。作为新馆方案的设计者,程泰宁回忆,最大的设计难点在于新老建筑融合。这毫不是简洁地把老馆屋顶拆旧立新,更不是将新馆修旧如旧。
“表达新旧的关系,要在气质、调性、精神上都有所施展。”程泰宁否决照搬传统建筑中具象的形式来表达中国文化,而赞成冯友兰师长提出的“抽象继续”,即正视建筑自己的“韵”与“境”。“建筑师的使命不光是构建更幻想的人居情况,还应该是文化的传承者与缔造者。”
2008年,母校东南大学力邀他回校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他欣然接管。此后,他频仍辗转于杭州与南京之间,手把手带着年青年头教师与学生们做设计、搞研究,进展能将数十年所学教授给年青年头人,培养新一代建筑师。
程泰宁的学生很有辨识度——需要研读《文心雕龙》《艺术哲学》《罗丹艺术论》,必需选修哲学、艺术与美学。他强调,“建筑学没有明确界限,是好多学科‘晕染’在一路的,要正视实践更要储蓄内涵。”
“究六合人文之际、通古今中外之变、成建筑一家之言。”程泰宁认为,建筑创作,要对文学、哲学、美学进行钻研探究,才能有自力的价格判断,竖立完整的话语系统。这是他对本身的要求,也是对年青年头人的等候。
■记者手记
总在与时间竞走
40岁前,他静心研究,提拔自我;到了46岁,开启本身的设计生涯黄金岁月;直至67岁,为了持续工作又选择创业;年逾古稀回到母校执教,孜孜不倦培养年青年头建筑师……
程泰宁惜时如金、日程放置满满当当:一年360多天,最多只歇息5天。他严于自律,生物钟雷打不动:天天早上6点半起床,9点准时上班,晚上7点下班,磨炼40分钟,12点之前上床歇息。
回望曩昔的数十年,程泰宁老是在和时间竞走。“惜时、敬业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我也进展能从建筑创作的一隅之耕出发,为中国社会和现代文化成长做一些进献。”程泰宁说,建筑是本身拜托平生的事业,唯有只争旦夕才能不负使命。
《人民日报》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